“伪国潮”的泡沫终将破灭
不同时代,有着不同的“势”。国潮越来越成为了品牌讨好年轻人的“万能灵药”。不得不承认,这两个字近些年虽然一直占据着势不可挡的热度,却也没有逃过种种刻板印象。消费端的过度繁荣让人不禁存疑,野蛮生长之下国潮的含金量是否正被稀释?大量“伪国潮”又是否透支着人们的热情?
#01.
新消费群 情感归属
民族的东西,恰恰就是最国际的东西。将目光投向正值当打之年的国潮,在《百度 2021 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》报告中,我们发现国潮在过去 10 年关注度上涨 528%,2021 年国货品牌关注度为洋货品牌的 3 倍。
国潮不是一阵风而已,也不是几个 cool kids 所能代表的。流行的背后,其实是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更自信,也多了一份自由发声的方式。
喜茶新店开进百年前门大街,塑造文化体验新消费场
00 后对国潮的“情有独钟”超过了 90 后。在 2019 年到 2020 年,90 后(尤其是 95 后)被视为国潮消费的主力军,“Z 世代”被描绘为国潮第一消费主体。但从 2020 年下半年至今,这种说法已经被重新调整:各大平台开始把 00 后而非Z世代描述为新的国潮消费关键力量。
#02.
生搬硬套 强行合理
看似“销售狂欢”的国潮风,正在变为新的“跟风陷阱”。盲目利用互联网走网红路线,在消费者看来更像是旅游产业的“垂死挣扎”,反倒失了体面。旅游目的地摆脱僵化,积极创新值得肯定,但当伪国潮开始泛滥,便容易陷入困局。
S·Fair万物来潮·苏州国潮夜市
让国潮热“陷阱化”的首先是高度同质化。误以为摆上网红道具就天然可以吃到国潮红利。油纸伞火了,立即陈设不同款式的当做背景供游客拍照;汉服受到欢迎,“穿汉服免门票”遍布各地景区。一时间,“复制粘贴”的国潮外壳充斥着旅游业。
另一个则是活动体验单一化。汉服拍照、非遗展示、国潮市集等形式是最基础的国潮活动内容,但是对文化活动的挖掘和展示方式却欠缺当地文化底蕴,使得国潮沦为旅游目的地吸引人气的噱头。
年轻的互联网原住民们对国潮的审视不再流于表面,产品质量、创造性、精神内核、文化表达都成为消费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,对于文化内核的关注更甚于简简单单的视觉展示。
因此,生存不易的旅游新国潮,既要继承传统,但又不能背离当下的时代需求,还需避免沾染身处时代中肤浅流行的弊病。
#03.
时空回溯 概念进击
/ 国民基因+潮流符号:
老地标的先锋感重塑
作为在中国掀起国潮之风的运动品牌,李宁的一举一动都被众多时尚发烧友所关注。去年 5 月,李宁首家城市主题概念店在成都落地。门店选址在宽窄巷子的老建筑内,是街巷中唯一一处保留原建筑已有结构的院落。在此建筑基础上,采用中式榫卯结构,结合四川民俗民风、宽窄古风等元素,打造“巴蜀精气神+运动潮流”的概念空间。
店内设计风格充分展现了成都生活文化特色:前场“悠然竹林”品味巴蜀意蕴,中场“中国李宁”品鉴潮流产品,后场“少不入川”畅享成都城市生活。特别是概念店中庭,打造成都人喜闻乐见的茶歇区,向从容自在的生活态度致敬。
运动潮流、文化赋能、地方风格定制产品加持,李宁城市店与宽窄巷子的合作起到了 1+1>2 的积极效果。
/ 传统文化+创新表达:
老地标的实验性解构
“云游敦煌”小程序将敦煌壁画、彩塑和石窟建筑全方位展现在大众面前;“点亮莫高窟”在网络空间复原了莫高窟燃灯民俗;数字供养人、王者荣耀飞天皮肤、QQ 音乐《古乐重声》演唱会、《敦煌诗巾》敦煌动画剧等都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。敦煌舞蹈、飞天风格妆容、反弹琵琶技艺甚至掀起了线下学习热潮。
敦煌作为热门大 IP,实力雄厚,对于一些目的地而言,难以做到如此高规模的数字化,但是既轻松娱乐又不失学术严谨的数字化产品与互动方式,与当下年轻人较高水平的审美和追求创新的心理相匹配,才能爆发出强大的活力与号召力。
本网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780236430@qq.com ,我们会在5个工作日内查证删除。图片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。